2022年,信托业发生了很多大事,其中两件特别值得关注,一个是新华信托破产,还有一个是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接盘华融信托。
8月16日,中国华融发布公告,以61.52亿元价格转让华融信托76.79%股权,受让方是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公司。
对于这一事件,有几点需要关注:
第一,这是信保基金第一次独立接盘陷入困境的信托公司,这也意味着信保基金参与信托公司风险处置工作进入实操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信托业保障基金和流动性互助基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对于面临一般性清偿风险,但有望恢复正常经营的信托公司,保障基金管理公司可以使用保障基金通过阶段性持股、设立过桥机构或特殊目的载体、收购风险资产等方式参与其风险处置。但对于面临严重清偿风险、需撤销或破产清算的信托公司,不得使用保障基金对其实施救助。
第二,相比新华信托,华融信托的优势是一家央企信托,转让前的大股东是中国华融资产。
第三,近几年华融信托频频踩雷,在公司官网上发布了多笔不良资产处置公告,合计金额超过百亿,与之相对应的是,2021年报显示,华融信托累计到期清算结束信托项目51个,均按期向受益人进行了信托利益兑付,无违约情况发生。
第四,2021年华融信托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5亿元,而2020年同期亏损高达57亿元。
在2022年出现了大面积的信托项目违约,在此之前的信托违约虽然已经存在,但是都是一些知名度小的信托公司。今年被报道出来的信托项目都是中信信托、中诚信托等一直都是在投资市场上受宠的信托公司的产品,难道信托项目已经不再安全了?这种固定收益的产品现在已经是风险较大的赌博。
一、现在的信托项目往往是前几年的融资方存续的产品。这些融资方以房地产公司为例,每家地产公司疯狂地在各个城市拿地,整个要做地王和楼王,有的开放商甚至通过投资不计成本的天际线项目来展现公司的实力。这些企业一旦在市场上名声四起以后,不断地通过这个渠道融资,银行和信托公司对于他们的还款来源往往是看过去的资金流水并非真实的负债水平降低和市场上行业未来的前景。企业的资金来源也是通过不断地置换作用来维持,现在企业没有还款来源了,项目出现了兑付危机。
二、目前的信托产品的销售人员为了自身的销售提成往往开始误导消费者,尽管好多的信托公司开始不断地增加注册资本金来彰显信托公司的实力,有的信托公司往往还加入了信托业基金保障协会,但是真实的情况是什么这些信托公司的项目往往存在兑付的危机。信托公司的销售人员没有真实地揭露项目本身的负债情况,纷纷将重点转移到信托的管理人,即使是主动管理的项目,信托产品的风控只能别调查,而不是有管理人控制。
三、有些信托公司的项目经理和融资方开始联合起来给投资人演戏。银保监会多次表态,一定要打破信托产品刚性兑付的承诺。确实有一部分的信托公司的产品出现了兑付的危机,甚至已经不是延期兑付这么简单的事情。有的信托公司明明知道融资方的负债情况,但是依旧给这些企业进行融资,当信托产品即将到期需要兑付时,信托公司的项目经理往往将融资方告上法院,请求法院处置可执行的财产。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好多企业往往是表明风光,没有真实资产。法人代表早已经将自身名下的资产进行转移,即使负有无限连带责任,也不影响其高端的生活方式。信托的项目经理往往表示自己已经尽力,责任在于法院的查出能力。这种说法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四、信托产品的销售人员在给客户进行产品推荐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公平尽责的心态给客户推荐好的产品,往往给投资人推荐的产品是收益高的产品,甚至利用银行会一直降低存款利率的方式来引诱客人接受项目周期长、收益高的信托项目。这种逻辑看似有道理,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托公司和融资方联合起来设计的骗局。销售人员在任务指标和高提成的诱惑下,不断地向客户灌输这种思想。
五、现在的信托公司往往还在追求利润的增长和营收等财务数据,在中国经济大环境需要变革的时代,信托公司需要利润没错,但是利润的来源就不是单一的了。好多的信托公司为了自身的利润往往忽略了投资人,把投资人当作韭菜去收割。
热点聚焦2023-03-03
热点聚焦2023-02-27
俱乐部活动2022-10-10
俱乐部活动2022-10-10
大额稳健xt业绩比较基准: 10.30%
大额稳健xt业绩比较基准: 9.50%
大额稳健xt业绩比较基准: 9.50%
大额稳健xt业绩比较基准: 10.30%